9月20日-10月15日,“乡影存寄”龙岗百年客家民居黑白银盐摄影展在深圳·红立方开展。该摄影展以“乡影存寄”为主题,是“龙岗百年客家民居黑白银盐摄影展三部曲”的第二站。
本次共展出117幅黑白摄影作品,以龙岗区的客家民居和人文生活为呈现主体,由15位有丰富摄影经验的摄影艺术家以黑白手工银盐的传统摄影方式,力图给观众呈现有温度、质感的客家民居群像。
影像里存寄乡愁
行走龙岗实地拍摄多处特色古围
名为“乡影存寄”摄影展主题里有何深意?
本次摄影展策展人金琼介绍,从首站“聚族于斯”到第二站“乡影存寄”,体现的是从家族聚落从“安住”到“扎根”的过程,作为系列展览的第二站,作品依然以龙岗区的客家民居为呈现主体,但更侧重展示客家民居的日常生活场景和人文景观。“影像里存寄的是至为深厚的情感,是‘我心安处是吾乡’的表达。”金琼说。
历史上,深圳市龙岗区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龙岗区现存客家民居类的不可移动文物181处,是客家文化资源的聚集地。
今年以来,一群多年来坚守传统银盐摄影和传统暗房制作的深圳摄影师,开启了一场聚焦龙岗围屋的艺术创作,他们行走龙岗区多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围屋客家古村落、古围屋进行实地拍摄。
在百余幅摄影作品中,观众可以看到甘坑古镇、双龙老街老墟,鹤湖新居、新桥世居、茂盛世居、大田世居、平湖大围、兰桂书室、璇庆新居等。这些客家民居或占地广阔、气势宏大,或生活气息十足,在黑白影像中它们如同一个个“客家文化的活化石”,让观众对客家民居的历史文化和城区发展变迁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传承历史文脉
传统银盐摄影还原龙岗古围魅力
百年前保留下来的古围墙体和传统银盐胶片黑白影像相互呼应,相框中的龙岗众多古围屋经由黑白银盐工艺和手工暗房后期制作有了更多的质感和立体感。
策展人刘志敏表示介绍,在传统胶片摄影手法中,黑白银盐能以特有的光感和颗粒感还原古围屋的质朴,营造出安静、沉稳、厚重的艺术氛围,手工暗房后期也带来不同于数码摄影的另类触觉。“黑白银盐摄影给人安静而深邃、淡泊又深情的体验,就如同百多年来迁徙并定居在这片土地上的客家人内心深处对于‘家园’的牵绊。”刘志敏说。
“用传统标记历史,籍回望致敬未来”是龙岗百年客家文明黑白银盐摄影展的主旨。谈及办展初衷,两位策展人均表示,本次展览希望通过传统纪实摄影,留存和标记城市成长和更新过程中的印记,在回望客家文化和历史中展望未来,让观众在影像中观物、观史,以期唤起都市人一种久违的对于历史过往的审视和追溯。
本次展览由深圳市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观众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龙岗文体通”或“深圳红立方”预约免费观展。
【新闻+】银盐摄影
从诞生到发展至今,摄影术已走过180多年。传统银盐影像的记录方式一直流传至今,有何特别之处?
据介绍,所谓“银盐”是指卤化银,是卤素与金属银形成的化合物的总称。传统银盐摄影是指,以银离子的卤化物为感光物质的相机(也就是传统的胶片相机)拍摄,使用胶片保存影像,经过冲洗后,在感光相纸上得到照片,其中拍摄、冲洗、成像过程均由人工操作完成。银盐摄影是能让照片保鲜百年的工艺。银是化学元素中的稳定稳定元素,决定了银盐摄影留下的影像历经一百多年依然能清晰保存,得到博物馆,档案馆以及众多收藏者的宠爱。
链接:观展小贴士
1.时间:即日起至10月15日
2.地址:深圳·红立方公共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3.预约方式:
关注“深圳红立方”公众号,点击子菜单预约参观→我要预约→公共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预约
4.防疫须知:
所有入馆人员须在入口处进行测温,出示预约码、健康码、行程码及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严格实施扫场所码入场。观展时请佩戴好口罩,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离,避免人员聚集,文明观展。未戴口罩、体温异常、粤康码异常、行程卡异常,14天内有境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请勿预约和进场。对外开放期间,将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动态调整疫情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