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楼上的红旗飘扬
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院内四处种满了花草果蔬
许多记载深圳历史的老物件
在此构筑了一个微型博物馆
这里安静祥和
宛如一个隐世别院
这就是,1510图书馆。
“追寻事物最本真的样子”
1510图书馆坐落在龙华区广培北路,远远望去,能看到一栋百年碉楼和几间古民居静静地矗立。观澜随处可见这种碉楼院,但这里可不普通,而是一个宝藏世界。
1510图书馆主要由两个独立的小院组成,一边是用作图书存放、借书读书的客家老屋,一边则是由土楼、果蔬园和石头造景构建的活动区域。
隐世小院里的阅读生活
初来1510,你会看见门口“一五一十”的logo,以及花丛掩映下的红色邮筒。穿过邮筒左边那道爬满葡萄藤的红门,面前的客家民居就是图书馆的主馆舍。屋外是一个简朴的小院,放置着一些淘来的古董。
院内摆着一张长桌,用于举办亲子活动,小朋友常常在此阅读、游戏,墙上装饰各色证书奖牌,硕果累累。
室内就是藏书区了,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图书馆,这家公益图书馆不仅完全免费借阅,而且不需要借书证和身份证件,只需要简略登记姓名、电话和所借图书即可。
藏书区除了一摞摞叠放的书籍,还摆放着一些从旧物市场上淘来的古董收藏品,空气中弥漫着旧木头独有的香气,在这里静坐读书,外面的纷扰都与我无关。
在这里长大的孩子被称为“星空女孩”,图书馆为她办了个人画展。这些大大小小的画作,记录了图书馆与她共同成长的全过程。
保兴昌楼乾坤大
图书馆主舍的对面,就是保兴昌楼。据当地老人说,保兴昌楼以前曾作为银行使用,楼门曾有一副对联:保地保人兼保物,兴人兴量自兴昌,就是呼应“保兴昌”三字。
土楼共分五层,由图书馆创始人老丁耗时半年改建而成,堪称土楼“活化”的优秀案例。每层楼都有着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功能,融合了石艺、花艺、建筑、陈列艺术的内涵,以及老丁本人的生活哲学。
六七十年代的二八自行车、缝纫机、黑白电视机、煤油灯,上万件旧物完美复刻了一个又一个复古生活场景,散发着迷人的历史韵味,带你寻味旧时大户人家的生活气息。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通水通电,生活用品充足,是可以实际居住使用的。
土楼内部的楼梯、楼板全部是用两百多扇老木门板修复的,所以空气中始终伴有一丝木香。
老丁原先做过消防员,因此楼里也有许多用消防器械、废旧金属水管设计而成的作品,颇具艺术感。
土楼虽高,但经过了老丁的改造设计,攀爬起来丝毫不觉得疲累。登上土楼顶端,一切豁然开朗,低头能看见整个村落里的生活百态,抬头便是通向夕阳的蓝天白云。
室外庭院,体验野趣
土楼往外,每一处细节都有机缘可循。推开土楼的门,面前便是“红石地毯”,由灰红色的地砖铺就。每逢节日或是活动时,志愿者会往地上铺一层水,石砖遇水则变成一片喜庆的鲜红色,如同走红地毯一样有仪式感。
“红地毯仪式”
据老丁所言,院里的树木都“大有来头”,其中就有深圳最早的五星级酒店——南海酒店门前的鸡蛋树。除此之外,还有代表深圳改革开放的48块浮雕,2011年深圳大运会所使用的广告牌……这些都印证着深圳的发展历程。
融合了阴阳八卦原理和家国情怀的石头阵、“遇水变红”的红地毯设计、菜地里随手陈列却颇具讲究的汉白玉、由银行取款机改造的公交站台……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活动区域。
往鸡蛋树下走,还有通往深处的小路,里面有4间民居,有的用于藏书、有的用于接待座谈、有的用作烧饭下厨,和图书馆主楼结合起来,整个小院功能丰富,别具一格。
客家老宅周围的菜地、果树,都能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采摘种植蔬果、下厨的乐趣。
1510,也可念作“一五一十”,取原原本本之意。1510的名字里虽然有“图书馆”,但它的功能却远不止于此。要想全面了解1510,还得从七年前讲起。
七年前,图书馆发起人丁友江租用了坳顶村荒废的碉楼和附近几座古民居,从此开始了“捡破烂”的生活。他收集了大量二手图书、各处古建筑的老构件、二手家具、各种旧物件等,并经过自己的巧手改造,构建了一个别样的阅读空间。
老丁七年前的行为,很多人都觉得不可理喻。当时的牛湖老村,在所有人眼里就是一块废墟之地。在这样的荒芜之地上投资,图啥?
但老丁不以为然,沉在这些所谓的“废墟垃圾”里淘宝,在周边收集了许多废弃物件,或是以低价买入的方式回收旧物,然后变废为宝。老丁认为这些旧物都承载了历史,用非文字的形式记录着过去,他希望所有闲置物品都能被好好对待,奉献并发挥它独有的价值。
别样阅读
一开始,老丁想将1510打造成纯粹的二手书图书馆,自由借阅,无需押金,也不设定还书期限,只为将循环阅读的模式宣扬出去,为附近的外来打工亲子家庭提供免费阅读空间。渐渐地,捐书的人越来越多,“那阵子的书都是一车车拉过来的”,最多的时候二手书在库房里堆积了5万册。
为了解决图书积压,无人借阅的问题,老丁想出了一个家庭循环阅读书柜的“求抱养”项目,不收取任何费用,为一个家庭定制专属的阅读书柜,参与家庭已达几百上千家。但在老丁的后续回访工作中,发现这些书并没有真正地被用到,大多数只是搁置在那儿。
由此老丁认为,大家缺的并不是书,也不是时间,而是一种状态,一种能让人们回归本真的场景,这才孵化出了“别样阅读”这一概念——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而是让孩子们回到母体(代指大自然、土楼、大地“母亲”等原始环境)的怀抱,自发组织举办活动,这些活动也不仅限于阅读,甚至还可以烤地瓜、摘果子等等。
打开真实的自己,找到真实的快乐,在当下的生活中沉淀自我。“变化的母体魔方”概念也应运而生,表达的正是1510将随受众的需求而变,可变换为各种形式的“母体”。
长此以往,1510的团队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从小学升上中学,这些孩子也亲切地称呼义工团队里的成员为“慧敏妈妈”“三梅妈妈”。
用口袋里的零钱,让闲置物品变得有温度
“让闲置物品变得有温度”一直是1510的理念。无论是闲置时间、旧物、书或人都在“闲置物品”的涵盖范围。1510对于任何人都是开放的,他们以极富包容性的心态面向社会上的任何一个物件、人或是群体。
1510曾提出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口号——“用烧香拜佛的钱让更多人富裕起来”,旨在倡导大家把做善事从“构想”落到实处,躬行善举,知行合一,让精神充裕富足,和公益事业相互成就。
据老丁介绍,1510图书馆的logo已更换了数十次,如今的logo由“一五一十”四个汉字构成,就像是一艘小船,承载着义工团队的初心驶向更远的地平线。
1510的每一位成员都是生活里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他们是“妈妈”,是“父亲”,没有专业的团队运营或是组织管理经验,但却有着一颗为公益奉献的纯粹的心。“奔跑着的1510”走到今天已经有6个年头了,老丁说“跑得慢些,会更快”。
孩子们的口中的“妈妈”之一,晓玲,来到1510已经有四年了,“来到1510之后,出村的次数都能数得出来,日日与花草、书、院子、公益相伴,每天都很充实”。四年前,晓玲在机缘巧合之下接触了1510图书馆,并为之吸引,成为了图书馆的“拔草”维护人之一。
据晓玲所述,她的女儿小谢曾因心理创伤产生了厌学情绪,一度不想与外界接触,在征得女儿同意后,晓玲干脆带着她搬来了1510图书馆居住。
晓玲带着女儿,在这座城市书房整理了成千上万本书籍,组织并参加了上百场阅读活动。就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小谢开始慢慢愿意与外界进行沟通,突然有一天,她主动提出想要回去读书,参加中考。
1510为小谢提供了精神栖息之所,也搭建了她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在小谢自我拼搏的同时,晓玲也报考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科普师等课程。
一门之隔,女儿在房间里埋头学习,母亲在房间外连线上网课。学习和做公益让刘女士每天的生活过得充实、快乐,而这一切被小谢看在眼里。“她曾跟我说,妈妈你活出了自己。”晓玲说,正是在1510图书馆的环境以及公益阅读氛围中,女儿得以打开心结走出来,重新拥抱这个世界。
在一年的专心专注学习下,小谢成功逆袭,最终中考考了547分的好成绩,收到了南头中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1510与老丁和义工们相处一天,就能感受到1510的每一个人都是满足且真诚的,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念。用老丁的话来说——
“我们比谁都富有”
1510图书馆,也将继续在公益的道路上奔跑下去,立足当下,追求快乐和阅读最本质的模样,用纯粹真诚的心,培育出质朴土地上盛放的花朵。
有空不妨放下手机
到1510图书馆
和可爱淳朴的人们聊聊天
淘书、玩耍、休憩
做有趣的事
感受这里独特的魅力
1510图书馆
【开放时间】
周六-周日:10:00-12:00,14:30-17:30
工作日需预约,
预约电话:18926772413
【地址】
1510图书馆
龙华区观澜街道牛湖裕隆路96号
【交通方式】
①地铁:4号线牛湖站C出口,导航搜索“1510图书馆”,步行大约11分钟;
②公交:M285路至俄地吓小区站,导航搜索“1510图书馆”,步行大约11分钟;
②自驾前往:周边停车不便,建议绿色出行。
【温馨提示】
疫情期间,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按规定出示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