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万“红马甲”:标注深圳文明新刻度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正在北京展览馆展出
展区里的深圳元素精彩亮相
吸引着众多参观者
热情关注和点赞
一张展现深圳志愿者风采的照片
在展览中尤为引人注目
照片中
两位身披红马甲的志愿者
是来自深圳湾边检站的民警
戴丽华、林小冰
她们正在为口岸出入境旅客
提供政策服务咨询
2016年,深圳湾边检站
正式成立志愿服务队
戴丽华和林小冰
第一时间申请注册成为志愿者
林小冰表示
“能够作为我们边检机关的志愿者
以及深圳志愿者的代表
出现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
我感到非常惊喜和荣幸
作为身穿红马甲的深圳人
去展现我们深圳这座爱心之城的
形象、魅力和风采
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
▲ 林小冰
戴丽华表示
“每年春节前夕
我们志愿者民警都会到
南山区颐老院探访长者
在节假日期间
口岸客流量高峰期
我们会穿上红马甲
疏导客流、维护秩序
平时,边检志愿服务队也都会定期发起
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 戴丽华
志愿服务
就像深圳的一块“金字招牌”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红马甲”
不断为大家传递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这也是城市文明的标志
▲ 边检站民警为访客提供志愿服务
深圳湾边检站义工队
是全国第一支
正式注册成立的边检义工队
成立6年以来
人数从70人发展壮大到776人
累计服务时长达5508小时
作为移民管理警察
疫情期间
他们在高风险封闭社区内
测体温、协助核酸检测、配送生活物资
除了坚守在外防输入的前线上抗击疫情
在内防反弹的社区抗疫战场上
也有着他们的身影
▲ 疫情期间,边检站民警在社区内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在深圳
每5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
“志愿者之城”
已成为深圳展示文化软实力的“金名片”
▲ 点击阅读《280万“红马甲”:标注深圳文明新刻度》
1990年成立全国第一个志愿者组织
2005年颁布第一部《深圳义工服务条例》
志愿服务团队超过1.5万个
注册志愿者超280万名
2022年开展志愿服务项目70万个
服务时长1269万小时……
一个个数字
折射出深圳30多年来
首创“志愿者之城”的生动注脚
志愿服务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深圳领风气之先
历经30余年的发展
志愿服务已在这片热土蔚然成风
形成了兼具
深圳特质、湾区特色、国际特点的
志愿文化体系
近年来
在交通疏导、医疗救护、垃圾分类
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等
19个专业化领域
越来越多青年人
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力军”
这也意味着
城市治理不是政府唱“独角戏”
而是全民参与的“交响乐”
一张张亲切的笑脸
一声声温暖的问候
一句句耐心的解答
一次次无私的奉献
……
今日之深圳
鲜艳的“红马甲”
成为时时可感、处处可见的
美丽风景线
从街头巷尾到社区商圈
从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到创建文明典范城市
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
彰显了责任意识、使命担当
画出了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同心圆
感恩与呵护是对志愿者最好的回馈
回望深圳志愿服务事业路线图不难发现
深圳始终用实际行动
守护着志愿者的赤子之心
——1997年7月,组织认定第一批“五星级志愿者”,率先探索建立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
——2005年3月,组织评选第一届“深圳市百名优秀志愿者”,规定非深户籍获奖者可免试招调落户深圳。随后,在全国率先实施志愿服务积分入户政策,充分体现城市对志愿者的认可。
——2007年5月,在全国第一个设立“义工服务市长奖”,这是深圳志愿服务领域的最高奖项。
目前,深圳已构建起“星级认证+百优遴选+勋章荣耀”相结合的褒奖层级,正推动增设“金玫瑰”奖章评选,形成多层次激励体系。越来越多的深圳人愿意投身于志愿服务事业,为深圳市的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
此外,2022年,团深圳市委推出了志愿者礼遇计划,联合各单位正式发布首批20项“礼遇清单”,从健康保险、生活消费、公共交通等多方面为志愿者提供优待举措,让志愿者在深圳“处处受礼遇”,让“赠予玫瑰者”真正“手有余香”。
微光成炬,星火燎原
志愿者在深圳
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奋进新时代,需你我携手
和百万志愿者一起
继续谱写深圳新的文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