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是“深圳人才日”。11月期间,深圳坪山将举办2022年“深圳人才日”坪山分会场暨人才活动月系列活动。活动将启用深圳创新创业国际人才街区暨国家超级计算坪山分中心,发布坪山“3+1+1”产业人才新政,营造坪山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
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创新强区,近年来坪山区初步构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生态体系,吸引873名高层次人才和1289名博士人才落户坪山,分别较行政区成立初期增长5倍和12倍。
当前,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重大战略机遇,坪山正奋力打造“创新坪山·未来之城”。可以说,坪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成就人才。
坪山也提出,要搭建人才汇聚的创新“梦工厂”,实施产业契合度更高、比较优势更强人才政策,构建有机会、有温度、有保障的人才成长生态环境,让坪山成为各类人才实现价值、成就梦想的热土。
搭建人才“大舞台”
天下英才聚坪山,“人人都有用武之地”
“我现在是半个深圳人了。”2019年,著名学者周国平担任坪山图书馆馆长,不仅每周都要来到坪山开展“大家书房”等文化品牌活动;作为坪山文化智库的一员,周国平还与国务院参事王京生等顾问委员与专家委员一起,为坪山文化建设出点子、引项目、招人才、促发展,他也把自己称之为“坪山人”。
开放、包容、创新,是坪山的城市品质,也塑造了坪山海纳百川、引才用智的大都市气质。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深嵌入了坪山城市基因。
“我来坪山,初心就是为了打造心脑血管疾病提前预警诊断良方。”2013年,美国Tufts大学博士后仇家舟带着团队来到坪山,创办海格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初心是如何攻坚心梗脑梗难题;坪山作为生物医药聚集地,重视产业发展、培育高端人才和团队的整体氛围,与他的初心适配,“来深圳,来坪山,来对了!”
只有为人才搭建施展抱负、大显身手的舞台,才能让高端人才的智慧活力充分涌流,才能让识才、爱才、用才、容才的氛围充盈社会。
近年来,坪山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先后引进了北理深汽院-比亚迪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华南安评中心、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等百余个创新平台,发挥人才孵化和创新转化平台作用。
2018年,中科院院士郑泉水结缘坪山,并在坪山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结构超滑研究机构后,又于2021年在坪山牵头组建了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基础科学研究从“0”到“1”重要任务的深圳零壹学院。同年,团队取得重要成果: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结构超滑微发电机原型样机。
“坪山站到了。”2020年,62岁的吴补领在感知坪山这片创新高地后,毅然决然担任起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院长,开始辗转两个城市之间,让坪山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牙科专家”。
可见,经过多年发展,各式各样的人才悄然汇聚到坪山这片热火朝天的土地上。无论是在经济、科技,还是教育、文化等领域,人才来了坪山都有“用武之地”。
构建人才“强磁场”
精准实施人才政策,开创人才发展新格局
2017年,深圳奥镨科技有限公司科学家李丰平打算回国创业,经过对多个区域的考察,他和团队最终选择将太赫兹技术落户坪山,“坪山的科创扶持政策很吸引我,而且科创人才、企业集聚,有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政府的办事效率也很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帮我们找好了办公场地。”
人才,从来都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良好的人才政策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更多优质产业资源、创新要素汇聚坪山。迈入新阶段,树立新理念,坪山由过去依靠单项政策引才向全方位聚才转变,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城区人才新格局。
——引进创新人才。近年来,坪山“龙聚坪山”人才政策1.0正全面升级为“龙聚坪山”人才政策2.0,新引进各类人才近千人,2022年年度发放坪山区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4931万元,惠及1982人,形成了多层次、多梯度的行业人才体系。
——聚焦产业人才。坪山立足产业实际,积极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与深圳技术大学合作共建质量和标准学院;推动深圳首个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海普瑞生物医药学院揭牌。
——培养技能人才。坪山加快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国内外舞台大放异彩,其中宝山技工学校学生成功入围“2022年全国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大赛”全国总决赛;科迪技工学校师生在第八届OCALE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春季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涌入归国人才。今年以来,坪山因地制宜推出坪山区归国留学人员“坪聚计划”,为海归人才提供关于政策对接、创新创业、就业对接、联谊交友和关爱公益等5大方面22项具体服务。
人的流向,关系城市走向;人的质量,决定城市品质。识才、爱才、育才、用才、敬才的春风吹拂这方热土,各方英才纷至沓来、齐聚坪山。
当好人才“服务员”
用心用情“留才”,让人才在坪山宜居宜业
2019年,英国剑桥分子生物学博士张璐绯与合伙人袁明一起归国,来到坪山创立了华药康明生物药业。如今张璐绯已是坪山人,正进行新冠病毒疫苗和肿瘤治疗新药的研究。
谈及留在坪山的原因,她说起一件记忆深刻的小事:时常往返于坪山、福田、南山的她,常因工作过晚而错过高铁班次,在她提出需求后,坪山区政府协调增加了高铁的晚班班次,让她每次参加商务会议时不必再担心回不了家。
“政府部门、合作单位常常上门服务,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让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发展新业务。”2017年,深圳市拉普拉斯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落户坪山,公司董事长林佳继感慨,“我经常出差一个多月,回来业务不仅运作正常,还不断进步。”
“抢”人才不易,“留”人才更难。要想人才留下来,首先得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
近年来,坪山制定“龙聚坪山”人才政策,陆续出台“聚龙名师”“聚龙名医”“聚龙巧匠”等政策,优惠的扶持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高效的服务机制为精准靶向引才提供政策保障,力求以最优的人才发展“生态圈”集聚和涵养各界英才。
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坪山还出台《坪山区联系服务高端人才工作办法》,建立领导干部、行业主管部门、街道属地、人才专员“四位一体”的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机制,形成“保姆式”人才服务体系。
坪山留才早已不仅仅是围绕人才定制一系列的政策和服务,而是城市整体社会氛围的营造,尤其是“软环境”的改善,包括各种民生福利和保障。
近年来,坪山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人才可享高品质生活。教育方面,28所公办学校提供学位13000个,坪山户籍儿童、少年均能就读公办学校;医疗方面,“三甲”医院实现从零到有的突破,逐渐形成“骨科、精神、神经、口腔、眼科”五大区域特色专科品牌协同发展格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坪山城区发展取得的每一项辉煌成就,都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奋斗而来。
面向未来,坪山将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高定位打造人才聚集高地,高视野推进粤港人才合作,高效率聚集优秀产业人才,加速凝聚产业发展人才“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