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文化科技创新论坛在深圳举行

2022-11-06 08:55作者:孙颖 来源:南方日报编辑:林紫雯
聚焦数字时代的文化强国建设

11月5日,2022文化科技创新论坛暨首届深大湾区论坛在深圳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昆明、济南等地的政产学研各界精英和新锐学者,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形式,围绕“数字时代的文化强国”的主题,展开智慧碰撞和学术交流。

本届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指导,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承办。

2022文化科技创新论坛暨首届深大湾区论坛在深圳举行

深圳市宣传部副部长刘文斌介绍了深圳文化发展概况,他指出,经过四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从特区初创时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到新世纪以来的“文化立市”“文化强市”,从“文化沙漠”到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先锋城市,深圳现已形成以创新型、智慧型、包容型与力量型为特点的城市文化精神,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提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城市文化流动的成功案例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城市文明典范。他希望论坛能催生更多新颖的学术观点,推动先行示范区文化创新和协同发展。

2022文化科技创新论坛暨首届深大湾区论坛在深圳举行

深圳大学副校长汪永成表示,创办于1983年的深大,其发展的每一步都与特区血脉相连、同频共振。其中,文化产业研究院作为深大首个跨学院、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在文化科技融合、文化产业新兴业态、艺术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成果,先后获批为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广东省首批重点智库等高水平科研平台,今年又成为首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

《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积极应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数字时代,文化创造、文化发展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文化数字化将成为文化强国建设重要的推动力量。

中央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高书生,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讲席教授李凤亮,上海市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周建新等与会嘉宾,围绕着“文化数字化与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数字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数字化的理论与实践”“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路径与方式”等相关议题展开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围绕时下热门的“元宇宙”议题进行了丰富的对话,对数字技术如何赋能非遗传承、艺术创新、城市发展、乡村振兴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当天举行了《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2)》和《荔园文创译丛》第二辑发布仪式。其中,《文化科技蓝皮书》已经连续十年出版,是全面反映国内外文化科技融合创新领域的权威性、原创性、前沿性成果。

《荔园文创译丛》由深大文化产业研究院精心策划,主要编译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前沿论著,提供了解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理论、新工具、新动向的窗口,2017年以来已经推出四本,收获了良好的学术反响。此次发布的第二辑分别是来自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的《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持续不懈的创新:艺术、文化与创意产业的发展》和《艺术管理:创业视角》。

当天,深大文化产业研究院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与深圳广电集团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后项目协议,继续探索产学研合作和面向实践的跨界人才培养模式。

据悉,为更好地推动“双区”建设和深圳高质量创新发展,整合深圳大学的社科力量,发挥深圳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为推动深圳双区建设提供深大智慧,发出深大好声音,深大今年创办了深大湾区论坛。

首届深大湾区论坛包括1个主论坛和9个系列分论坛,今年的论坛既是2022文化科技创新论坛,也是首届深大湾区论坛的其中一个分论坛。其中,文化科技创新论坛已经连续11年举办,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已经成为深圳乃至全国的一个闪亮的学术品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

—— 新闻+ ——

高书生:

数据为文化赋能  文化为数据增值

中央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高书生指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向往的精神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这一两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数字化文化消费需要和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一种井喷式的增长。另一方面,文化生产力发展尤其是文化数字化生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高书生认为需要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激活文化资源和变革文化生产体系,促进文化发展体系现代化。他指出,文化数字化中,数字是核心的生产要素。只有挖掘数据内涵尤其是文化内涵,才能体现数据价值。很大程度上,数据为文化赋能,文化为数据增值。数据的安全是核心基本面。在推进文化科技融合的过程当中,文化数字化是两者融合的桥梁和纽带,只有通过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才能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在该过程中既需要硬件(文化装备)也需要软件(支撑技术)。

李凤亮:

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是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关键抓手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讲席教授李凤亮认为,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是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关键抓手。数字创意内容提供促进资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产业驱动力;数字创意消费内生满足人民精神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文化感召力;数字创意产业建构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全球竞争力。

如何抢占全球数字创意产业发展高地?李凤亮建议,发挥优势,促进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丰富数字文化消费场景,着力提振内需消费;升级基础建设,着眼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形力量”;强化数据支撑,聚焦“算力”,发挥数据生产要素的“无形价值”,增强数据生产力;加强全球合作,深度参与全球数字技术标准,产业标准,治理标准制定。关注企业成长,为本国企业参与全球高端产业环节提供最大便利,吸引全球头部企业入驻。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