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回国,能给深圳带来什么精彩?

2022-11-06 14:19作者:石登江来源:南方周末编辑:林紫雯
深圳+颜宁,会为深圳医疗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一位天才科学家从山东省章丘县出发,植根于紫白色的清华,成长于橙黑色的普林斯顿,在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就后,选择在簕杜鹃盛开的深圳绽放。

11月1日,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踩着一双小白鞋,轻盈地走上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的讲台宣布,即将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回国协助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

她用“一拍即合”来形容这次选择,“因为深圳年轻、充满活力,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

在此之前,她也曾有过顾虑,深圳是“卷都”,工作的疲倦会挤占梦想和灵感的空间,阻碍创新。但是,在周末去马峦山爬山,去茅洲河划船,去金龟自然书房伴着醇香的咖啡、品着精致的甜点看书,打消了她的顾虑。

为什么是深圳?颜宁的答案显而易见,深圳“宜居”与“宜业”兼得,是一座理想之城,是能够容纳伟大事业与诗意生活的栖息地。

但是,“深圳+颜宁”行不行,为什么行?

2022年1月1日拍摄的新年晨光中的深圳湾。(新华社 / 图)

1

深圳医疗的“速度”与“温情”

颜宁回国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协助深圳创建一所集科研、转化、经费资助、学生培养等若干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深圳医学科学院。

深圳为什么要建设医学科学院,是因为医疗实力很强吗?

答案恰恰相反,医疗是深圳的短板。

说起深圳的医疗水平,深圳市民不免会面露难色。深圳医疗一直以来都被诟病“医院少、实力差、费用贵、分布不均,看大病就得往广州、香港跑”,简单概括就是“一线城市,三线医疗”。

2020年,“唯一的城”发布的《34城医疗待遇榜》中,深圳排名17,不及济南、沈阳、乌鲁木齐等城市,虽然这三大省会城市的GDP合计只有深圳的2/3。

与深圳一样,医疗水平与经济实力不匹配的城市还有宁波、无锡、佛山、东莞等万亿GDP城市。

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历程中,医疗、教育、文化等资源往往集中在直辖市与省会城市中。而这些资源,往往需要长期投入和积累,从而导致了以深圳为代表的新晋经济强市不具备优势。

但是,深圳并没有躺平。

此前,“唯一的城”发现,深圳正在以“特区速度”建大学。据深圳教育局统计,近十年来深圳平均一年建一所高校,至2022年,深圳已有15所普通高校。

同样,深圳正在以“特区速度”补医疗短板。

2019年深圳人均卫生健康支出达2496.35元,在各城市中排名第一。“十三五”期间,深圳新增9家医院、1.1万张床位,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22个,推荐认定高层次人才123名。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中国大陆地区部分重点城市公立三甲医院及实有医师数量、床位数统计表》,深圳公立三甲医院数量已经达到30家,已经追上济南。

深圳速度,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2022年10月,《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公布,共26家,广东有4家医院入选,其中深圳占了2家。

深圳医疗除了速度,还有“温情”和先行先试的魄力。

2022年7月,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率先立法赋予专科护士处方权。

深圳为护士开放一定权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护理人员往专家型人才发展的路径。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的护士长高娟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曾指出,深圳此次探路护士处方权,“给护理从业人员的未来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深圳的“温情”,不仅仅体现对医护人员发展的关怀,还有安全感。

2022年1月8日上午10时,一位网友在“深圳卫健委”的微信公众号下留言,询问是否能优先安排已做核酸但结果未出的孕妇入住医院。6分钟后,深圳卫健委回复:“电话发我。”1个多小时后,孕妇顺利入住医院得到了救治。

深圳的“速度”与“温情”,刷新了人们对深圳医疗的印象。

深圳,2022年10月28日。(新华社 / 图)

2

颜宁能为深圳带来什么?

医疗与学术息息相关,深圳目前仅有四家医学院,分别是深圳大学医学部、中山大学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

深圳医学科学院将是深圳的第五家医学院,同时也是深圳第一家不归属于任何大学,独立的医学研究院所。

因为医学研究与医学治疗、生物样本联系紧密,所以在所属城市建设附属医院,是医学院的惯例。医学科学院能为深圳带来的直接益处是促进医院的建设。

2021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正式成立。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已经在建设中,预计2025年竣工,规划3000个床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新华社 / 图)

而颜宁回国组建的深圳医学科学院,也将建设一所300张床位的高水平国际化临床研究医院。

颜宁在十分钟的演讲中说,生、医、药的密切合作让我们对于疾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对于制药更加有的放矢。打通病床到实验室到制药公司再回到病床端到端的联系,也正是我们SMART(深圳医学科学院英文简称)的重要使命。我们希望在SMART不仅仅能产生若干原创的研究突破,还能创立一个科学机制,在术业有专攻、保障科研人员专注学术的同时可以有效帮助大家完成成果转化。

简单来说,深圳医学科学院的使命是,打通深圳医疗“产学研用”的链条,使之成为医疗科技的策源地和成果转化地。

这样的愿景对于深圳来说不难实现。因为深圳的核心竞争力是“科技市场化”能力。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广东省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9307项,成交额2037.50亿元。其中,深圳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6064项,占广东省技术合同总量31.41%;成交额高达1111.44亿元,占广东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4.55%,在全省地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中排名第一。

如果深圳为颜宁带来的,是“放手去干”的科研环境和活跃的科技市场,那么颜宁能够回馈深圳的,则是带领团队实现医学领域的基础科学攻关,以及培育源源不断的科研人才。

2021年01月02日,深圳,生物医药以及智慧医疗的展厅。(新华社 / 图)

颜宁的科研实力不容置疑。2009年以来,颜宁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两篇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引用。2016年,她与前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叶玉如、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等被《自然》评为十大“中国科学之星”。

颜宁的教学能力同样不容置疑。2007年至2017年,颜宁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5月7日至今,颜宁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

但是,颜宁的研究领域——结构生物学——却在网上受到了较多的争议。网友争议的焦点是,AI都能解蛋白质结构了,结构生物学家是不是该失业了?

2020年12月1日,谷歌旗下的DeepMind公司宣布,其新一代AlphaFold人工智能系统在国际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CASP)上击败了其余的参会选手,精确预测了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准确性可与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核磁共振或X-射线晶体学等实验技术相媲美。半年后,DeepMind在《自然》杂志上发文,公开了进一步优化的AlphaFold2源代码并详细描述了其设计框架和训练方法。

其实,颜宁早已在2015年的一场研讨会上给出了答案。

在这场研讨会上,颜宁指出,结构生物学的主语是生物学,是理解生命,是做出生物学发现。但是,在X-射线晶体学为主要手段的时代,获得大多数研究对象的结构本身太难了,于是很多研究者把“获得结构”本身作为了目标,让外行误以为结构生物学就是解结构。

AlphaFold2是研究者解决研究过程中解结构难题的产物,最大的作用是为生命科学和医药研究提供便利条件。技术为科技创新服务,但无法替代科技创新,正如AI可以模拟无数次苹果落地,但无法总结出地心引力。

深圳与颜宁,是一场双向奔赴。“放手去干”的信任和活跃的科技市场环境,让颜宁与深圳一拍即合。毋庸置疑的科研实力与丰富的教学经验,让颜宁成为了深圳医学科学院的第一人选。

2021年3月深圳市政府曾印发《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指出深圳医科院的建设重点之一,是要聚焦重大疾病防治、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可持续发展健康研究领域,计划在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

这也意味着,颜宁是第一个加入深圳医学科学院的科学家,但不是最后一个。

而深圳+颜宁,会为深圳医疗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我们拭目以待。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