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红树林中心” 缘何落户深圳?

2022-11-07 08:19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王河峰
下一步将如何落地?

11月5日下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在武汉举行。开幕式透露,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缔约方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第十四次会议于11月5日至13日在湖北武汉、瑞士日内瓦同步举行。

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为什么会选择深圳?下一步将如何落地?深圳卫视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到了正在日内瓦参会的深圳市红树林基金会理事长雷光春和红树林基金会发起人孙莉莉。

深圳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

具备制度优势和自然优势

北京时间11月3日起,深圳市红树林基金会(MCF)团队已先后抵达湖北武汉及瑞士日内瓦,并参与了11月5日的大会开幕式。


▲ 红树林基金会理事长、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雷光春,与红树林基金会发起人、荣誉理事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孙莉莉在日内瓦会场。

红树林基金会发起人、荣誉理事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孙莉莉表示,深圳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同时深圳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未来基金会将建立红树林保护专项基金,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全力支持国际红树林中心的落地,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和治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同在日内瓦参会的深圳市红树林基金会理事长、湿地公园科技委员会主任、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雷光春,他表示,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对于深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是深圳国际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它的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尤其是全球各国的参与。深圳市红树林基金会将协助中心建立广泛参与、公开透明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合作机制。


据了解,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2012年成立,是中国基金会中第一个公开推选市民理事和监事的基金会,也是国内首家由民间发起的地方性环保公募基金会。2015年初,基金会正式托管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成为中国第一个管理城市生态公园的环保公益机构。

红树和红树林被誉为“海洋绿肺”

深圳红树林约213.6公顷

红树因树皮中含有丰富的单宁酸,遇到空气氧化变红所以得名红树,而红树林指的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陆地与海交界的海岸潮间的滩涂上生长的乔木和灌木林的通称。红树林对于维持近海岸的生态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美誉。

为了生存,红树进化出更智慧胎生现象、泌盐现象、以及独特而强大的根系。正因为红树顽强的生存力,不仅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还造就了生物多样性,更是吸引了大量的鸟类在这里栖息觅食。


据全球红树林联盟发布的《2022年世界红树林状况》显示,目前红树林存储的碳超过2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仅防止1%的红树林丧失就可以保护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红树林每年防止暴风雨造成的财产损失超650亿美元,并帮助约1500万人免于洪水风险。

作为深圳“市树”的红树,是湿地重要物种之一,也是深圳精神的文化象征。全市现有红树林约213.62公顷,主要分布在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分布在宝安区沙井、福永、西乡,南山区沙河,大鹏新区坝光、葵涌、南澳等地。


(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景)

记者从深圳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处了解到,深圳滨海区域的红树林、盐沼、珊瑚礁等湿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稀有性,滨海湿地曾记录有40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和16种IUCN受威胁鸟类。

以福田红树林湿地为主的深圳湾区域更是东半球国际候鸟重要的栖息地和南北迁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转站”,每年数万只往返于东亚至澳大利西亚的国际候鸟在此停歇,其中代表性的珍稀濒危水鸟——黑脸琵鹭、反嘴鹬种群超过全球个体数量的1%。

深圳开启“无限期”生态修复保护

红树林保护成效显著

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是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守护着鸟儿的家园和背后的城市。

当下正值候鸟迁徙的季节,今年10月,有工作人员通过高清摄像机在保护区鱼塘内发现了一百多只成群的黑脸琵鹭。除了黑脸琵鹭,还有白琵鹭等多种珍惜鸟类纷纷光顾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这里觅食、休憩。


位于深圳湾北东岸深圳河口的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984年正式创建,1988年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68公顷,毗邻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香港米埔保护区。

从1998年开始,通过深圳河治理工程等措施,内湾纳潮量不断降低引起淤积,快速沉积环境有利于红树林幼苗的传播,提供了额外的生长空间,此外,经过治理后的新洲河水干净清澈,流入位于入海口的红树林后,也让红树林生态得以保护。

在此期间,深圳还人为进行补种工程,也让红树林得到了极大的保护,使得深圳湾红树林不断向海扩大增长面积。此前建成的深圳滨海大道为了减少对红树林的破坏,还专门走了“一段弯路”。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深圳共开展湿地保护修复项目12个,修复红树林湿地面积43.33公顷。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湿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按照《湿地保护法》《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要求,深圳采取了多样的湿地资源保护策略,由过去的湿地单一要素保护、局部保护延伸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

福田红树林湿地、华侨城湿地分别于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及2021年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其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已被“国际保护自然与自然资源联盟”列为国际重要保护组成单位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组成单位之一。

全球红树林保护行动

“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据全球红树林联盟发布的《全球红树林状况》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共有14.7万平方公里的红树林,2016年时约为13.6万平方公里。有专家表示,2000年以来,损失的红树林有超过60%归因于人类活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此外,气候变化也加剧了对红树林造成了破坏。


(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

报告也提到,随着人类逐渐认识到红树林独特的生态功能,保护和恢复工作正逐渐遏止全世界红树林的损失,预示着保护和恢复红树林还大有可为。

因此,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曾表示:“鉴于红树林对于维系陆地和海洋健康的重要性,我鼓励各国政府、企业、城市和大众支持全球红树林联盟的目标和工作。将保护和恢复红树林纳入蓝色-绿色恢复行动计划,比以往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深圳正在积极开展《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

为进一步突破湿地保护工作存在的一些发展瓶颈,深圳正在积极开展《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计划包括在“十四五”期间探索适宜深圳国际化大都市特征的湿地保护形式,全面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十四五”期间营造及修复红树林面积至少51公顷,保护乡土红树林群落等内容。


深圳提出,力争2035年前,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50%,湿地面积总量保持稳定,滨海湿地生态状况有效改善、建成区湿地生态空间品质得到优化,建成国际湿地城市。

如今的自然保护区内地势平坦开阔、有沼泽林木等多种自然景观,在此可观赏到落霞与千鸟齐飞、静水共长天一色的自然美景,已成为市民的生态福祉。相信随着“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也将为加速全世界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以及丰富生物多样性做出新的“深圳贡献”。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