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13日,一丹教育论坛2022年度会议暨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国际学术交流系列活动顺利举办。本次论坛围绕“构想未来学习生态:家庭,学校,社会”这一主题,来自于中国、芬兰、英国、丹麦、美国等国家地区近50位学者专家就未来学习生态的新愿景、新理论、新策略以及协同创新展开对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丹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乐高基金会等国际性教育组织也有专家出席论坛并发表研究成果。
论坛由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作为指导单位,陈一丹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总主办,一丹教育研究院承办,分论坛主办方则包括有: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乐高玩中学委员会、清华大学行健书院和深圳零一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陈一丹基金会创办人、腾讯主要创始人陈一丹,论坛联合召集人王晨教授为论坛致开幕辞。朱旭东教授谈及,教育生态系统中,各主体在立体环境中共生。教育者、家庭、企业家、政治家们,现在正纷纷将目光投向教室之外,合作沟通,构建共赢、共担、共治的教育生态。陈一丹博士发表主题致辞,认为韧性是构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为构筑这一目标,要以开放性、多样性、全球意识为标尺,坚信长期主义,建设教育业的韧性和领导力。王晨教授则表示如何在家庭、学校与社会所共同构建的网络和场域之中,重审教育境况,展望未来图景,重构教育实践,是今天的教育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湾区教育创新生态是论坛集中关注的议题。海内外专家们谈及,全球各大湾区是未来学习生态的探索前沿,也是未来学习创新的不竭之源,以教育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不同教育场景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带来巨大的社会进步能量。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创新也正蓬勃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深圳)、一丹奖、深圳荟同学校、岭南大学(香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美术馆、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等大湾区教育创新机构先后分享了鲜活的案例。
2022年度一丹教育论坛主旨报告《未来学习者的素养和教育》同时发布,主旨报告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Hannele Niemi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王晨教授共同领衔。报告认为,面向未来是教育的天然属性,人类社会的未来就在今天的教育之中。然而,未来充满极大的不确定性,培育学习者应对不确定挑战的能力和素养,是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报告对未来学习者进行画像,并构建未来学习者素养框架,也介绍了芬兰在发展素养教育的方法和经验,分析了未来学习者素养框架与国际性关键素养框架的相似之处和一致性,从而提出培育未来学习者的教育模型CM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