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历史的水贝旧村摇身一变,成为商住一体的现代化街区;股份合作公司与国企合作,认购债券、设立基金,搭上金融“快车”;扶持资金“1+1”政策出台,7大类40项扶持项目,激励股份合作公司支持辖区产业发展;综合监管系统完成升级改造,实现全过程追溯和监管,让集体资产运作更有保障……
1992年,深圳市全面启动特区内农村城市化工作,原来的集体经济组织改组为集体股份合作制公司。30年来,罗湖区31家股份合作公司与股民投身经济特区建设,实现了从“村”到“城”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区31家股份合作公司总资产约95亿元(物业资产按登记原值),比1991年底增长了37倍多。
如今,罗湖区通过“监督、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思路,帮助村集体乘上新时代的列车,不断完善内部运行、外部监管体系,将自身发展与罗湖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的目标相结合,努力探索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蝶变
多个城中村纳入城市更新
“村民们都很满意,还有人从香港搬回来住!”水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辉说,今年是水贝村人的“好日子”,历时近10年的水贝村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正式回迁。村子5.2万平方米土地上,原本100多栋低矮的住宅楼全部被推倒,建成了高楼林立、设计时髦的现代化街区。
4栋高大的住宅楼是居民的回迁房,带精装修,还能远眺洪湖公园的美景;住宅楼下方建设了商业综合体,预计2023年开业;幼儿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文化活动室等设施应有尽有。
水贝村的蝶变,是罗湖区城中村城市更新的缩影。目前,罗湖区渔民村、黄贝岭旧村等已经完成改造,建设成为美丽的花园小区,蔡屋围村、湖贝旧村、田心村等正在全力推动更新。城市更新,让越来越多的城中村全面升级焕新。
对村民而言,设施更完善,幸福感越来越高。
如今,渔民村的居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多种多样的服务: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可以打乒乓球、跳舞、做操,还有长者食堂;社康中心提供优质中西医诊疗服务,定期开展讲座和义诊;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通过政务服务窗口,230个事项可以自助办理。
“自助图书机不断更新换代,满足了我们对文化知识的需求;老人们每天唱歌、打牌、跳舞,活动丰富极了。”村民邓国华说。
对村集体来说,释放更多的空间,让发展的路越来越广。
在罗湖区“一主两区三带”产业布局中,蔡屋围位于总部经济主廊道、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于近年开始了城市更新。作为深圳仅有的两个城市更新统筹片区之一,蔡屋围城市更新统筹片区占地面积达33公顷,将打造成金融商贸中心、文化创新中心和民生典范的中心城区。
凭借地处金融核心区的优势,蔡屋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提出打造“金融村”的构想,“希望开展私募股权、私募证券和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实现集体经济换挡发展。”蔡屋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建光表示。
发展
与国企合作 争搭金融“快车”
不久前,经过董事会、监事会、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批准,田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拿出500万元,投入到与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基金项目中。这次合作共有11家罗湖区的股份合作公司参与。
田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定达认为,投资基金项目,可以改变公司过去较为单一的收入来源,盘活资金,收益率也比存银行高出好几个百分点。“以前我们也想投资,但是没有足够专业的人员,风险比较高,也很难说服股民。与高新投合作,他们的资源优势、专业水平、投资成功率都有保障,又是国企,信得过。”
罗湖区股份合作公司与国企合作,始于2019年。2019年12月,在罗湖区国资局推动协调下,蔡屋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拿出7000万元集体资金,认购由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增信、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成为深圳全市首宗由集体股份公司与市属国企合作,支持深圳市“四个千亿计划”为本地民企纾困的案例。
面对股份合作公司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要求风险兜底的特点,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探索出的合作方案是:由股份合作公司出资申购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推荐并由其增信的AAA级别债券产品。
一方面,与市属国企合作,能够增强股份合作公司投资意愿和信心;另一方面,对增信企业筛选,标准也很高,优先考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国家重点扶持产业,同时要求企业经营稳健、资产负债配置合理等。
首次合作非常成功,蔡屋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资金收益由原来定期存款利息不到3%提高到7.25%,为股民带来更多的利润分红。
“这种合作模式,为全市民营企业纾困、股份合作公司资金投资和监管工作探索了一条新路径。”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模式已经在深圳全市推广。
截至2022年12月底,罗湖区蔡屋围、靖轩、渔丰等11家股份合作公司与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国信证券等市属国企达成投资合作,累计盘活集体存量资金7.65亿元;每年为股份合作公司带来近5000万元投资收益,比银行定期存款收益提高了2—5倍。
为进一步引导股份合作公司多元化发展,2022年底,《深圳市罗湖区股份合作公司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深圳市罗湖区股份合作公司扶持资金管理实施细则》“1+1”文件出台,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公司内部治理水平两方面给予扶持。
其中,股份合作公司申购市、区政府或市、区国企发行,或由民营企业发行、且经有资质的国企增信(全额担保)的债券,并持有1年以上的,按照实际投资期限及投资额,每年给予年化1%且不超过100万元的扶持,扶持期限最长3年。
规范
系统升级 让监管更智能更高效
在30年探索发展中,股份合作公司因制度不完善,面临种种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罗湖区查办涉及股份合作公司案件共有20多宗。
如何引导股份合作公司规范化发展?近年来,罗湖区构建起较为完备的集体资产“1+7+N”监管制度体系。
其中,1是股份合作公司监督管理实施办法;7是重大事项决策及备案、资产租赁、货物和服务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集体用地土地使用权交易、财务监管七个细则;N是适时的政策补充,目前已经发布城市更新管理和集体用地合作开发监管等政策。
在罗湖,股份合作公司的每一个重大事项、关键环节,都有严格的监管。例如,董事长、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主任等重要岗位的提名和选举,都有严格程序,街道党工委将从年龄、资格、廉政和群众公认度等方面切实把好入口关。
每月,草莆章輋实业股份合作公司财务部主任代恩晓和同事都要按时登录一个网址——罗湖区股份合作公司综合监管系统,在系统上做账。
对于这个系统,公司的相关人员都很熟悉:公司购置了新的物业、物业租赁合同变更等信息,要在系统上及时更新;城市更新、较大金额的投融资等重大事项,也需要在系统上走流程备案;相关的领导、财务工作人员的证照也上了系统,什么时候领、什么时候交回,都有相应的记录。
股份合作公司综合监管系统,是罗湖区构建股份合作公司“数治”监管新模式的重要平台。
通过升级改造,该综合监管系统优化了资产管理、交易管理、财务监管、出国(境)证照管理4个平台,新增了重大事项备案、扶持项目申报、人事管理3个平台,设置了智能分析、数据比对、信息预警等功能。同时,罗湖区创新思路,将统一的最新版财务记账软件并入综合监管系统,采用集团化财务记账模式,推进全区股份合作公司财务大数据“在网在线”,并督促全区31家股份合作公司及其85个下属子公司、分公司、经营部全部实现全流程线上电子记账,切实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
去年,罗湖区对全区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进一步健全“三资”台账,在综合监管系统及时更正补录资产名称、位置、现状等基础数据资料,实现集中管理、动态监控,全面摸清全区股份合作公司资金资产资源底数,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今年,罗湖区全力推进银企直联功能模块建设。有了“银企直联”,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区股份合作公司“银企直联”接入264个活期账户,实现90%以上的活期账户流水和余额实时在线监控。
人才
率先建立股民子弟人才交流培养机制
“在工作单位和在学校学习很不一样,要主动出击、不怕试错,才能快速上手。”今年暑假,来自田心村的大三学生梁绮颖参加了罗湖区股份合作公司股民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在罗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综合部,她负责活动策划工作和党建工作,过得忙碌而充实。
未来,她希望体验更多不一样的岗位、不一样的经历,向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从小爸妈就告诉我,凡事都要靠自己。我希望能够靠自己的努力在深圳立足。”
人才,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石。近年来,罗湖区在全市率先建立股份合作公司股民子弟人才交流培养机制,创新探索股份合作公司储备人才的培养途径。
近两年来,通过协调区政府机关、市区国企、金融机构等多家单位,为98名优秀在校大学生股民提供暑期实践机会,受到股份合作公司和股民一致好评。
如今,越来越多拥有专业知识、技术的股民选择在股份合作公司工作,或担任顾问,为村里的发展贡献力量。
张和兴是湖贝村较早的一批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他先进入互联网行业,又转行做起商业咨询及投资工作。2021年起,他在股份合作公司兼任顾问工作。
如今,湖贝旧村城市更新正如火如荼。“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握!”张和兴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他认为,股份合作公司要从机制上开展探索,成立全资子公司,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更高效的决策流程。
“00后”大学生邓梓烽表示,毕业后计划回到草埔吓屋村,进入股份合作公司工作。“我知道村里事务繁多,要处理复杂的关系,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但我想尝试一下,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幸福感。”
“1+1”文件提出,鼓励股份合作公司实施人才储备计划,安排经营管理人员到党政机关、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等单位交流锻炼。交流锻炼时间不少于3个月,经交流单位书面确认表现良好的,一次性给予每人次5000元的扶持。
罗湖31家股份合作公司,承载着老深圳的记忆,更是集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未来,罗湖区将继续引导股份合作公司努力提升内部治理水平,加强人才培养,深化改革,进一步转型升级,促进集体经济更有活力、更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