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功能,住建部、民政部不久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每个城市选取3到5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
宜居方能宜业,打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深圳市福田区,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有461个,约占深圳市总量的四分之一,涉及居民19.92万户。
房屋老旧、基础设施缺失、公共部分维护保养资金缺乏……这些是老旧小区普遍面临的问题。如何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作为首善之区,福田区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补短板、提功能、强活力,修旧如旧、建新如故,全面高效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全龄友好完整社区新典范。
党建引领▶▶
打造全民合力共建共享模式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福田区住房和建设局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举措,系统构建了以党建为引领,全民合力共建共享的模式。
一方面,福田区搭建“党建+”社区交流协商平台,社区党委书记组织关心和支持老旧小区改造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党员以及热心群众,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深入群众宣传政策、征民意、聚民智、集民力。另一方面,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推行“一街道一样板、一街道一试点”,同步“改造+服务”双提升,并制定改造后的管理维护方案。10个街道牵头,各职能部门配合稳步推进数十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群众参与率、满意率双高。
通过落实建筑师负责制,福田区充分调动和发挥建筑师在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的技术主导作用,使传统的建筑设计向咨询服务延伸。在福田,设计大师会实地走访老旧小区进行调研,统筹汇总问题意见,为民代言;同时跟踪服务指导项目实施,落实设计意图,使之成为有效保障城市建设品质的重要抓手,真正实现“社区事·名师做”。
老旧小区改造,是为了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以党建为引领,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福田区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时,始终将公平公正贯穿全流程。
福田区编写了《老旧小区改造重要政策汇编》《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补贴实施细则》,制定了《超常规推进工作计划》,统筹全区项目建设。区住房和建设局、发展改革局、财政局等17个政府职能部门对老旧小区改造方案进行集中研讨,就政府出资内容、行政审批流程、绿化方案、文体设施、智慧化运营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初步改造计划安排。
具体实施时,福田区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思路,从居民改造意愿、居民出资意愿、可活化闲置空间、出租率、政府产权、重大安全隐患、其他街道认为应该申报情况七个方面着手,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居民议事会等方式,从全区老旧小区库中逐一遴选实施项目、储备项目,确保选取标准客观公正、入选结果及时公开、程序流程公平公正。
先行先试▶▶
资金来源多元,优化审批流程
目前我国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主要来源仍为财政资金,但量大面广的城市既有住宅建筑仅依赖政府一己之力,远无法弥补改造的巨大资金缺口。怎么办?
福田区的做法是,划定老旧小区改造片区,统一开展城市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后,按片区统一招标确定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单位,通过棚改、旧改、危改、微改等方式综合实现城管、水务、燃气等部门改造需求。通过批量联合招标能实现“肥瘦搭配”,从而实现项目跨区域、跨片区经济利益长期平衡,保证项目可开展、能持续。
福田区通过确定片区实施主体实现政府引导下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优势的市场化改造模式,考虑城市利益、居民利益和企业利益,探索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银行贷款、国有及私有企业、水电气信等专营单位、居民出资等多种融资渠道,基础类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做到应改尽改;完善类在尊重居民意愿的前提下,做到宜改即改;提升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做到能改则改,破解资金来源单一难题。
在优化审批方面,福田区也先行先试。具体做法包括: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合并到施工许可阶段,无须办理用地、规划手续;由各街道调查摸底征求业主同意后,同步编制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文件,经政府相关部门联席会议会商认可后即可招标;施工竣工验收阶段,由各街道组织参建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居民代表等进行联合竣工验收,档案验收实行告知承诺制,限期补齐。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是近年来的民生焦点。针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福田区先后出台工作方案、工作指引、工作规范,推进加梯工作流程化、标准化、精细化。同步试点加装电梯“成片连片”规划设计,确保加装电梯的高度、体量、材质、色彩等相互协调。福田区还设置了加装电梯便民服务点,引入知名电梯厂商及相关服务企业入驻形成“电梯超市”,集中为居民提供电梯选型、代办设计和审批、安装施工、运营维护等服务。优化流程后,审批时限从3个月缩短到1个月。
福田区还通过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统筹推进质效双升。采用“IPMT+EPC+工程监理”模式,区住房和建设局、辖区街道办安排专人共同推进,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等按照合同约定,各自派遣项目相关技术人员共同构成一体化的项目管理团队IPMT(IntegratedProductManagementTeam集成产品管理团队),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管理。
“多方共同参与、相互监督,能有效规避大量琐碎招标带来的监管难、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促进项目统一开展立项、统一安排资金、统一推进建设,实现质量、效率双提升。”福田区住房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效显著▶▶
老旧小区改造“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在福田,老旧小区改造改到了居民心坎上。
2014年以来,福田区累计完成280余个老旧小区的天然气管道改造、优质饮用水小区达标创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屋面防水改造、增设停车位等,惠及居民12万户。目前,福田区燃气普及率、既有住宅加装数量均居全市第一。
深圳市2个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均在福田;益田社区、百花社区改造项目分别获全国老年友好社区、全国示范宜学街区称号;长城二花园入选住建部、中央文明办“加强物业管理共建美好家园”典型案例。
聚焦建筑结构加固修缮、基础设施改造、适老化改造、“三线”整治、风雨连廊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文化设施改造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福田区委托规划设计单位开展益田村等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改造方案设计,系统梳理智慧、“双碳”、社会治理等理念,多次与辖区街道办、社区、国有及民营企业、政策性银行、业委会、物业公司进行深入研讨,积极争取市级部门支持,最终形成现代化、可落地的包括建设方式、资金模式、运维模式的规划设计方案。
未来,福田区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3—2025年计划每年改造老旧小区不少于50个,“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福田区将采用疏解、腾挪、置换、租赁等方式,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地等新业态、新场景、新功能。联合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整体、系统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建设韧性、宜居、绿色、智慧、人文社区。
福田区还将以深圳5G独立组网全覆盖为依托,在中心城区试点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汇聚城市地理信息、建筑、基础设施三维数据,打造智慧城市信息基础。同时设计元素深度嵌入城市肌理,形成一批“烟火气”与“摩登范”完美融合的主题特色网红打卡点,实现“居者安、近者悦、远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