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上午,大鹏湾畔海风习习、生机盎然,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3年首批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大鹏新区分会场活动设在葵涌办事处土洋社区,同时启动以土洋红色村建设为首的10个重大项目,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奏响了走在前列、先行示范的强音。
全市唯一纳入全国第三批“红色村”试点花落土洋
兔年新春伊始,大鹏新区选择以土洋社区作为分会场,寓意深远、意义重大。
80年前的1943年,也是1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广东省临委成立,新成立的省临委开始进驻大鹏半岛土洋村,并扎根于此。同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正式公开宣告成立,并发表了《东江纵队成立宣言》,司令部就设在土洋村。
土洋这片红色热土上,还曾发生过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东江纵队北撤等重要历史事件,在中国红色历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成立以来,大鹏新区高度重视土洋红色资源挖掘整理和活化利用工作,成效卓越显著。2019年10月16日,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被正式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大鹏新区第2个“国保”。
2022年1月,土洋社区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村建设试点单位,成为全市唯一纳入全国第三批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单位。按照市委工作部署,新区党工委高度重视,特别是将省临委项目列为年度“书记项目”,定期调度,新区组织人事局牵头组建工作专班,聘请党史专家担任顾问,全面开展省临委资源挖掘保护和开发工作。
建设要求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等“六个好”
2022年初,自土洋社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新区组织人事局、葵涌党工委牵头有序推动各项建设工作。
据了解,土洋红色村建设周期2年,建设要求精准对标村党组织领导作用好、红色资源利用好、集体经济发展好、乡村治理好、村容村貌好、组织保障好“六个好”。
其中硬件方面分为三期规划建设,一期以土洋村东纵司令部旧址为核心,整体提升土洋片区红色文化氛围和村容村貌。二三期结合土洋片区长远发展和城市更新情况适时实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广东省临委旧址大楼改造、后坑门登山道建设、停车场建设、土洋社区——沙鱼涌路径提升、沙鱼涌登山道——东纵北撤纪念公园路径提升、隧道建设等工程。
在土洋红色村建设项目规划中,广东省临委遗址保护利用规划引人关注。大鹏新区已推出省临委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和开发“七个一”目标成果,内容涵盖编撰一部《广东省临委保护利用规划》、研发一节“广东省临委在深圳大鹏(1943-1945)”专题党课、举办一场“广东省临委在深圳大鹏(1943-1945)”历史展陈、开展一场“专家研讨活动、编撰一本《广东省临委在深圳大鹏(1943-1945)》书籍、制作一部视频宣传片、发表一篇省临委专题学术论文。新区及办事处将有力推动革命遗址认定工作;按照“一旧址一策”原则开展修缮保护工作;按照“一个遗址一个主题”复原历史场景,布置历史展陈;并以省临委电台交通工作为主题,推出红色游径。
在堡垒夯实上,葵涌党工委选派1名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选派2名“三会一课”质量督导员,选聘3名党委兼职委员,成立了土洋社区“大党委”,突出社区党委政治引领作用,并搭建平台邀请葵联公司深度参与社区股份公司经济振兴工作;启动开展“红色堡垒·传奇土洋”宣讲工作,打造一支开口能讲、上台能演的红色土洋宣讲队。
值得一提的是,葵涌党工委从展红色人文、讲红色经典、挖红色底蕴、诵红色初心、述红色情怀、唱红色精神、寻红色足迹七个维度出发推出短片、党课、故事、诗歌、快板、歌曲、讲解等“七个红”系列主题产品,特邀粤港湘边纵队老战士李强、土洋客家阿婆山歌队队长李秀莲为成员,常态化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智慧土洋”建设、光伏产业项目已相继启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中。
社区生态面貌呈现不断向好之势
从东部沿海高速土洋出口,进入土洋,一路白鹭相伴、蜿蜒向海的沙鱼涌河北侧绿道完善建设工程已建成,通过新颖别致的水上栈道实现了水岸景致从河道到出海口的自然过渡。
该项目已把东纵北撤纪念亭、东江纵队展览馆与葵涌河上游“四史”教育生态长廊红色文化线连成一线,后期将与深圳东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沙鱼涌海堤衔接,与现有省立2号绿道系统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滨海休闲带,并实现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与沙鱼涌的交相辉映。
林宏松 摄
在土洋红色村建设中,葵涌党工委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梳理红色脉络,整理红色故事,并计划打造后坑门登山道。
围绕土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规划“五条路和一中心”,分别是初心之路、发展之路、传承之路、治理之路、生态之路,并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周边小公园统一提升,释放公共空间。整个土洋社区的入口岗亭及临街路面都将进行整体改造提升,达到整个社区的形象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