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计算、信息、社会、经济等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5月5日,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交叉学科高端论坛在深圳大学举办。论坛邀请到了空间与地理信息、金融经济、公共管理、系统科学、认知心理学、社会计算等多领域的16位专家出席,共同探讨交叉学科发展之路,促进跨学科的融合和协作,共同为AI和数字经济时代深圳的发展、人才培养出谋划策。
本次论坛由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简称光明实验室)、深圳市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重点实验室、深圳香蜜湖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深圳大学大数据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单位联合主办。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光明实验室主任李清泉在欢迎辞中表示,此次论坛邀请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当下备受关注的智慧城市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话题,进行学科交叉碰撞,为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年轻的师生也能够通过观摩论坛的研讨交流,得到更多的启发。这样的学术交流对一所综合性大学而言极其重要。他希望参会嘉宾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畅谈观点,师生能够通过该论坛促进相关领域的工作和学习。
论坛现场
论坛针对“AIGC技术为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研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智慧城市对数字经济的作用,两者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两个论题展开讨论。
第一场圆桌论坛,与会专家围绕“AIGC技术与数字经济的关系”展开探讨。深圳大学金融科技学院院长、深圳香蜜湖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凯作为该议题的主持人提出关于人工智能对科研的贡献以及智能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引起专家们的热烈讨论。
专家们认为,人机融合以及Chat GPT等AIGC技术能为管理学、心理学和地理学等领域提供极大的帮助,但同时也需关注AIGC技术伦理问题和潜在负面影响,强调了法律约束的重要性,旨在实现可控、有边界的AI发展。
第二场圆桌论坛围绕“智慧城市vs.数字经济vs.人才培养”展开探讨。“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智慧城市需加强哪些方面的发展?”“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对高等教育以及交叉学科的突破点又在何方?”深圳市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大学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系主任乐阳作为该议题主持人,提出以上两个议题。
专家们普遍认为,智慧城市应以人为本,加强智慧社会的建设,同时关注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而在AI时代背景下,教育体系亟需重构;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展思辨思维和提问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备多学科素养的“多面手”。
此次论坛不仅促进了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当天下午,论坛举行交叉学科发展咨询会。5月6日,论坛将进行第四届社会计算青年学者新星评选。
【链接】:
“Chat GPT对高等教育是挑战也是机遇“
“通过政府、学界、企业界等共同努力,也许能够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为深圳的经济腾飞创造新的辉煌。”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光明实验室主任李清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他建议学界特别是大学、研究机构等可以多做深度研究,破解技术等密码;政府则可以前瞻性的研究制定一些产业政策或法律法规。
李清泉透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目前正在积极做相关研究,希望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基础算法;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创造新业态、新产业等三大方面有所突破,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Chat GPT等AIGC技术对高等教育有哪些影响?
“是挑战也是机遇。”李清泉说,深大非常关注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比如此前学校牵头组建地方高校大规模在线课程联盟——UOOC(优课)联盟;和腾讯会议合作开发教学线上平台“腾讯会议深大教育版”等探索,都是希望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传统高等教育赋能。
在李清泉看来, Chat GPT在实现个性化教育方面有其优势,“它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爱好、素质等等,生成学生所需的一些课程,并通过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继续对其后续学习进行针对性的帮助。”
李清泉透露,深大正在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结合起来,希望为公立大学实现个性化教育做积极探索,并起到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