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奥一新闻报道了多起高空抛物事件
引发广泛关注
报道回顾↓↓
1、深圳一男子散步时惨遭汤粉淋身!肇事者被抓,原因令人气愤
2、“砰砰”!深圳一居民楼突传巨响,警方赶到后发现……
高空抛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据统计,今年1月份到2月底
深圳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到
投诉的高空抛物事件就有400多起
如何治理高空抛物
守护居民“头顶的安全”?
▽
202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深圳一小区与一家公司合作,通过安装防高坠智能预警系统、签署“居民公约”,利用居民自治+科技手段尝试破解高空抛物治理难题,让小区高空坠物事件数量降低95%以上。
有专家认为
这一做法很好发挥了居民自治力量
为治理高空抛物提供了新路径
图源:IC photo
难解之痛
高空抛物屡禁不止
高空抛物不仅是城区治理面临的一大“痼疾”,更是社区居民头顶的民生之痛。
最高法研究室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
2016年到2018年,全国法院审结的高空抛物坠物的民事案件有1200多件,其中有近三成造成了人身损害;受理的31件刑事案件中,有五成造成了被害人的死亡。
2021年3月1日,高空抛物正式入刑,治理高空抛物有了法律依据。但因其突发性及隐蔽性较强、调查取证较为困难等特征,仍是各地社区治理的一大难题。
据统计,今年1月份到2月底
深圳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到
投诉的高空抛物就有400多起
多起案例发人深省
☛ 今年1月2日下午
深圳居民艾某某将平时收集的纸皮捆成了几捆,打算统一卖掉。因为物件比较大,又懒得爬楼梯,便直接把纸皮一捆接一捆扔到楼下。受害人韩某恰巧路过,纸皮重重地砸在了她的头部和颈部。
“我看到她出现在楼下的时候,我的手已经松开了,根本来不及提醒她!”艾某某说。
事后,艾某某主动赔偿了韩某医疗费、生活费和损失费。因高空抛物伤人行为已触犯法律,警方依法对其采取取保候审的刑事强制措施。
☛ 今年5月11日晚
在深圳市福田区某小区,一袋水果从天而降,把路过的李先生吓了一跳。经民警查实,事发当晚,陈某某因生活琐事与妻子发生争吵,情绪激动之下,拿起茶几上的一袋水果从阳台上扔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第四项之规定,福田警方对陈某某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高空抛物成为民生诉求热点
严重影响群众的安全感
政府最强有力的举措就是
加大公安机关对高空抛物的
查处打击力度
▽
为此,深圳市公安局专门组建了高空抛物违法犯罪专项治理工作专班,下发《关于严防严查严办小区高空抛物违法犯罪的通知》以警方打击查处和社区全方位落实防范措施并重,警民联合,共同探索治理高空抛物新途径。
通过对96个涉案小区进行重点整治,对典型高空抛物事件的严查严办,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通过开展警示教育,以案说法、以案示警,提升全市居民的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从源头上治理高空抛物。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1至4月份,深圳全市接报高空抛物警情环比下降29.43%,同比下降28.78%。
居民自治
自发打造“无抛”小区
依靠法治严查严办
能否解决高空抛物问题?
显然需要更多力量的介入
要法治,更要“自治”
2021年底,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民新社区龙岸花园小区,开启了一场依靠“互联网技术+居民自治”打造“无抛”小区的自发探索。
龙岸花园是民新社区辖区中一个规模较大的花园小区。2021年,龙岸花园找到一家专门做高空抛物监控的公司合作,试点整治高空抛物。小区居民签署了“居民公约”,以一栋楼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居民之间相互监督约束。试运行后起到了显著的震慑与预防的效果,小区高空抛物事件大幅下降。
龙岸花园
“没装摄像头前,小区的高空抛物事件一周高达40余起,现在降到了一周只有一两起甚至没有,高空抛物率下降95%以上,小区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极大提升。”对比两年来小区的治理效果,龙岸花园物业服务中心张经理说道。
将智慧安防与居民自治相结合
是该社区整治高空抛物的一大创新
▽
在龙岸花园安装的摄像头,相比传统摄像头具有明显优势。该摄像头采用了华为边缘计算技术,能快速识别抓怕高空坠物,生成抛物轨迹,并发送至监测平台。数据采取无线传输,安装设备无需挖开小区路面进行布线,大大节约了安装成本。摄像头从下往上拍摄,有效避免了侵犯居民隐私。
智能技术提高了抓拍高空抛物的准确度,降低了安装维护成本,但又如何将它与社区居民自治结合起来呢?
据民新社区工作站副站长介绍,“根据社区居民自治相关约定,监测平台将相关视频发送至该楼栋的每一位业主手机上,让业主之间监督共治。很多业主都跟我反映,业主群里每天都有人在相互督促,大家带孩子出来散步都安心多了。”
安装在龙岸花园的高空抛物监控设备
社区居民自治的关键在于人
在于提高居民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
形成利益共同体
▽
据介绍,民新社区会常态化开展“杜绝高空抛物”普法宣传活动,结合实际典型案例,线上以小区微信群及各媒体平台,线下以社区宣传栏、网格员定期上门入户宣传等多渠道多形式强化宣传教育和普法力度,通过以案说法、以案示警,提升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
民新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王飞说道,“我们每个月都会对各个物业进行提醒,发一些各地高空抛物的案例报道,着重说明高空抛物严重危害以及各地的处罚结果,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通过宣传,让居民意识到这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整栋楼的居民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高空抛物事件发生后
谁来裁决,如何处置?
龙岸花园的“居民公约”体现了
居民自治的精神和智慧
▽
据约定,被查到高空抛物的业主,如果没有造成人身伤害或其他严重危害,可以选择穿着高空抛物宣传员制服在小区内做5个小时的义工,或者在小区内排除10个高空抛物隐患,也可以直接交500元预防高空抛物建设基金。
安居之盼
试点如何全面推广
利用“居民自治+科技手段”
解决高空抛物难题
龙岸花园并不是第一家
▽
早在2020年,福田区就组建了全市首支防高坠志愿者队伍,推出首个“防高坠”操作指引,搭建首个高坠智能预警系统,通过联动辖区物业公司、小区业委会、社区居民、志愿者,凝聚多元共治力量,营造人人参与高空坠物治理的氛围。
次年,深圳更多小区开始试点安装高空抛物智能监控系统,并发动辖区居民参与高空坠物治理。
不过,试点容易推广难
梳理深圳居民自治案例时不难发现
几个项目同样遇到了
资金持续投入的难题
▽
据报道,深圳某公司研发的智能系统“瞭望者”,三年来在深圳布设千余台,在全国范围布设约三万台。以此数据观之,深圳高空抛物智能监控系统的推广并不容易。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副会长王达称,要大面积推广这类系统,需要解决资金问题。
“我们把龙岸花园的居民自治案例报给了街道,但街道并没有专项经费。想要推广,购买安装设备的钱从哪里来,后期服务的开支谁来承担,这些资金问题难以解决。”王飞说道。
据龙岸花园物业服务中心张经理介绍,今年小区业委会刚完成换届,接下来会召开业主大会讨论智能监控系统推广问题。多数业主倾向于花钱买断设备,由物业服务中心来提供后期管理服务。
2022年深圳“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张丽杰建议将防高空抛物智能监测系统纳入深圳市智慧社区建设工作,扩大与完善防高空抛物系统在全市居民小区安装使用的范围。
图源:IC photo
推广更大的难题在于
如何发动居民自治
凝聚多元共治的合力?
▽
在深圳,尚有很多小区没有成立业委会,有很多小区居民参与自治的意愿不强、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有待提升。高空抛物由于隐蔽性极强,部分居民常抱着“不会那么凑巧”的意识,随意抛弃物品;而部分居民面对高空抛物,则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高空抛物的违法行为。
此外,深圳还有约一半的建筑是城中村住房。根据深圳链家研究院的长期监测,深圳城中村居住约有1200万人。这几年,尽管深圳不少城中村经过整治,面貌有所改善。但是城中村建筑密度高、设计不合理,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加上城中村外来人口、流动人口较多,居民早出晚归,对于社区缺乏归属感,对于高空抛物治理很难达成一致的认识。
据王飞介绍,目前民新社区针对城中村主要是以安装防坠网来预防高空坠物。通过宣传,有少量城中村房东在楼顶安装了摄像头以监测高空抛物。
图源:IC photo
一位在龙岸花园居住了6年的居民说:“试点效果很好,现在很少看到高空坠物,希望能在整个小区都装上摄像头,让我们小区别再有高空抛物,这样才能住得更安心。”
尽管问题千头万绪,推进面临重重困难,但群众的安全无小事,期待深圳将居民安居之盼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居民的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培育居民的自治精神,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守护好居民“头顶上的安全”,让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手支招
化解高空抛物治理难题
如何更好地预防高空抛物行为
化解这一社区治理难题?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各抒己见
☛ 市人大代表郭万达:技术只是工具,推广有三大难题
郭万达
深圳市人大代表郭万达认为,利用居民自治解决高空抛物治理难题,需要解决以下三大难题。
首先是提升居民自治意识和法治意识,既要遵守法律,也要平衡居民之间的利益。需要达成共识——通过居民自治,能让小区更好更安全。
其次是建立自治组织,谁来组织居民自治,这个组织有无公信力?还要制定自治规则,规则需要得到大家认可,大家才会自觉遵守。如果有人不遵守规则,就需要发挥居民自治组织互相监督、互相约束的作用。
再者,还要通过自治组织利用一些技术手段来解决。防高坠智能预警系统,作为治理高空坠物、守护居民安全的一个技术工具,在居民自治中可以发挥作用。
☛ 市人大代表杨勤:采用“仰视监控”以全面覆盖、精准定位
杨勤
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在接受奥一网采访时提出,化解高空抛物治理难题,应多措并举。一是依靠监控技术监测,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现在监控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小区可以安装仰视监控,及时捕捉抓拍高空抛物行为,精准定位,补足‘取证难’的短板。”杨勤表示,“目前,很多小区都已经装上了这种监控,成效显著。”二是加大宣教力度,以案释法,产生震慑效果。
☛ 市政协委员吴滨:典型案例判罚以作警示
吴滨
“毋庸置疑,高空抛物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高空吐痰、抛投一些垃圾等行为还涉及社会公德的问题。”深圳市政协委员吴滨表示,高空抛物行为背后是对生命的漠视、对公德的破坏,以及对城市形象的抹黑,重视高空抛物问题并予以解决,具有多维度的意义。
吴滨从司法层面、执法层面,以及社区治理、居民自治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吴滨称,“高空抛物已经入刑,司法部门可以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判决,明确其法律责任,使得市民知道高空抛物是违法行为,起到警醒和教育的作用;执法部门可以联动物业管理公司等社会各方制定一些共治方案;社区层面可以多召开一些现场会、研讨会、评议会,通过这种方式凝聚居民共识。”吴滨说,“另外,物业管理公司也要采取一些技防措施,定点安装监控设备并做好编号,做好证据留存。”
☛ 律师毛鹏:提高违法成本、完善取证方法
毛鹏
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律师毛鹏认为,高空抛物入刑,对于调查取证和遏制行为方面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高空抛物入刑,则证明谁在高空抛物就是公安机关调查的范围,公安机关调查的力度会大很多,往往容易查明事实;另一方面,通过提高高空抛物人员的违法成本,抑制高空抛物行为的肆意发生。”
毛鹏表示,高空抛物入刑是综合治理的第一步,通过提高违法成本让大家不敢高空抛物;第二步则是要完善调查取证的手段和方法,“例如增加高空抛物检测的设备,谁高空抛物,即便事前无法防止,但事后可以追责,让凡是高空抛物必会追责,则敢于以身试法的人就会越来越少。”